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以完善城镇基础、提升城镇承载力、增强城镇活力为重点,走精致、特色、宜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努力把印江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
提升品位
打造宜居之城
4月15日晚,在印江河堤中洲梁桥沿岸,一些老年人正在跳花灯舞,不远处还有一群市民正随着轻快的音乐节拍跳广场舞……
印江在城镇建设中将宜居作为重点。近年来,先后启动了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森林城市等“五城同创”工作。采取多种融资模式,实施了大圣墩体育公园、城市农业公园、湿地公园、武陵公园等4个公园建设。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对县城街道及县城周边可视范围内的绿化,县城及周边绿化率达65%以上。
据介绍,该县对新修建的房屋在规划审批时把绿化作为硬指标,明确要求房开公司将规划小区的人均绿地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确保县城人均绿地占有面积达8平方米。同时,要求在住房小区内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铺设天然气管道等。
该县采取招商引资融资15亿元,启动县城中寨口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工期4年,将建设土家文化示范街区、商品住宅及商业物业、回迁安置房等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该县集居住、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最大的城市综合体。
去年,该县投入资金6800余万元,启动了县城二期工程,确保城镇居民生活、企事业单位用水,缓解城乡自来水供求矛盾。在建成一期污水工程和垃圾处理厂基础上,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
“印江县城的绿化搞得好,环境卫生更是没得说。”一位在印江经商的外地商家说,这么多年也走了一些地方,还是觉得印江住着舒服。
产城一体
构建宜业城市
每天清晨8点,田永芬坐上从印江县城发出的公交车,前往印江经济开发区上班。
30出头的田永芬在外务工多年,今年看到印江经开区内招工,为了照顾小孩上学,她选择到经开区企业乐琪服装上班。
印江经开区位于城郊新寨乡小云村。该县采取县城发展与经济开发区对向发展,最终实现产城融合。
“我就是看准这里条件好,又是在家乡创业,就过来了。”乐琪服装企业负责人万江说。如今,乐琪月产服装6万件左右,每天上班的工人近100人,预计年产值在6000万左右。
经开区的发展给城市提供了产业支撑,带动就业产业促进群众增收,提升生活水平。目前,经济开发区内已有39个项目投产,10余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据介绍,经开区今年将带动至少5000人就业。
按照产城一体化思路,印江还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设了1200余套廉租房,开设了银行,修建了篮球场等,开通了一天四趟的客运班线。下一步,将在经开区建学校、驾校等。
突出特色
建设宜游城镇
阳春时节,梵净山西线数十万亩杜鹃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踏青赏花,山下的木黄镇成为过往游客驻足观景的重要落脚点。
木黄是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该县借承办铜仁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3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之机,立足木黄镇是中国工农红二六军团会师地及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将景观建设与城镇建设融合推进。
2013年,该县在木黄重点建设了河滨大道、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以及具有土家民族风情特色的生态移民小区,实施了集镇旧城镇立面改造、美化、亮化工程等。还完成了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修缮、会师广场等工程,新建了木黄游客综合服务楼,将木黄镇打造成了一个红色旅游地,梵净山西线旅游接待服务站。
以“土家风情城”建设为目标,该县还高起点、大手笔进行县城规划建设。以建设独具印江土家特色建筑为主,打造“土家风情城”特色建筑群。去年共投入4000多万元对县城街道房屋按照“土家风情”格调进行改造,新建了3座人行天桥。
为提升县城旅游接待能力,该县新建两个总投资3.8亿元的星级酒店。此外,还开工建设了城南文化城、西南商贸城等项目。
随着县城的美化亮化绿化,以及印江河的治理,一个山水相依、山环水绕的山水城市扑面而来。(贵州日报 卢旭峰 成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