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护苗行动”,兴义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危机排查、预警干预、帮扶关爱六大体系,全面护航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夯实心理健康工作阵地
兴义市按照市教育局统筹,学校联动,卫健等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思路,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兴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作为市级工作枢纽,选派专职工作人员,吸纳全市心理专业或获得心理健康咨询师资格证等教师作为辅导站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推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校内校外心理健康教师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开通心理健康咨询“四+N”专线四条,实行24小时阳光心理援助热线、网络预约及邮箱咨询等途径,为中小学生做好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及答疑解惑。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心理辅导室,按条件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沙盘室、解压室、情绪宣泄室等,配备心理放松催眠椅、沙盘、击打器及各类心理教育书籍,按要求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完善心理辅导的理论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危机干预、学生转介、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制度,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体系 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注重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心理疏导能力,全方位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呵护学生健康成长。成立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指导学校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580人,配备率达100%。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学校行政、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主力的心理健康工作团队,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日常课程,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每周常态化开展培训研修,增强教师心理调适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组织教师参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优质心理健康教师线上专项培训,遴选以思政教师、班主任为主、艺术教师为辅的“1+N”兼职教师1027人,并组织参加专项培训,有效拓展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实行心理健康教师退出报告机制,凡经认定的心理健康专兼职辅导教师,学校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换,保障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赋能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以德育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赋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全覆盖开设中小学心理教育必修课程,落实中小学每2周1节、中职学校每学期10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协同育人模式,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坚持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市教育局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开课或观摩课,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和研讨。建设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发挥引领作用,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教材、优秀教学案例开发,鼓励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全学段上好每月主题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月”、世界心理健康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并在特殊时段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在开学及考试前后、放假前等特殊时段,组织开展好团体心理辅导和宣讲活动,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理念。
2024年12月—2025年1月,组织中小学校开展“护苗行动·你我同行”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宣讲活动,市教育局推送宣讲资料包到学校,并组织宣讲团队指导学校开展,通过宣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建立快乐的同伴关系,能通过自助助人的方式应对危机;家长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能通过科学方法及有效途径帮助孩子应对危机。宣讲活动覆盖全市22.3万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
同时,落实“双减”促进学生心理减压。结合“双减”政策要求,落实“五项管理”措施,切实减轻校内负担,严格控制作业完成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消除学生学业疲劳,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加强手机管理和读物管理,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教育学生自觉抵制非法出版物和各类有害信息,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加强学生生涯教育。通过开设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组织生涯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和学生自主生涯探索体验等方法途径,增强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完善家校沟通交流机制,健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即时通讯软件等家校沟通渠道,综合运用家访、线上线下班会、线上线下追踪、线上线下辅导、微信公众号等举措,及时沟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着力提升父母养育观、成才观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度,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做到学生心理健康有人问、有人追、有人监督。
建立心理危机排查工作体系 推进心理危机问题常态化监测
建立多元化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排查机制,坚持定期排查与动态排查相结合,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组建由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团队干部、阳光小卫士为成员的班级心理危机排查疏导小分队,全面排查、疏导班级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及时发现心理危机问题,实现学生心理排查干预工作常态化。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组织小学高年级、初高中(含中职学校)学生共14.8万人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案”心理档案,科学把握学生心理状况,有的放矢施策。通过家访、谈心谈话、定期排查、问卷调查、信息化采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学生日常学业、人际交往、家庭亲子关系等进行关注和了解,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趋势。
落实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 助推危机问题及时有效化解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制定《兴义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料》,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排查结果,分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工作台账。对高风险的学生按照“一生一策”的要求制定心理干预方案,确保心理异常表现学生及高风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妥善解决,确保适时转介等心理危机干预措施落实到位。织牢预警干预网络,实行三级疏导机制。建立班级、学校、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三级”疏导体系,做好健康委员、寄宿制学校寝室长等培养培训,重点关注明显异常等情况,有效发挥发现、沟通和报告作用。
推进帮扶关爱保护闭环体系 温暖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对重点人群重点关注,精准有效落实关爱措施,实行联系帮扶制度。排查出现特殊学生,结合问题分类情况,建立联系帮扶制度,确保每名学生都有相应教师进行联系帮扶。普遍建立中小学班级、学校、家庭、市局四级预警联动,医院、公安共同参与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到快速反应,精准处置。对学习不稳定、成长环境不稳定、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落实校内教师关爱帮扶,拓展关爱服务渠道,落实关爱措施,用爱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