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见文明:城市“边角料”提升民生温度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曾经的桥下灰空间、小区边角地、道路闲置带,如今正悄然变身。2024年,当地政府投资盘活8.1万平方米城市“边角料”,建成21个“社区袖珍休闲运动场”,覆盖12个街道(镇)19个社区,超10万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这些“小而美”的空间,不仅塑造城市文明建设的鲜活形象,更让“金角银边”焕发民生温度。
“边角料”巧变活力场,空间重生惠民生
在成贵高铁五里坪段桥下,4300平方米的闲置地带曾堆满杂物,如今儿童乐园的欢笑声与篮球场的击球声此起彼伏,2300平方米的绿化带中,红花碧桃与无尽夏绣球交织成景。“以前路过都要绕道,现在每天带孙子来玩滑梯!”家住附近的居民张阿姨感慨道。类似的蝶变随处可见:茶亭社区廉租房旁的7600平方米空地,通过嵌入篮球场、足球场和茶花园,成为近万居民晨练打卡地;罗家冲项目点沿河岸种植5000余株柳树、桂花,将850米工业区夹缝变为滨河绿廊;德沟路口4400平方米的三角区,彩绘桥墩与羽毛球场相映成趣,艺术与运动在此共生。
复合设计激活“一地多能”,重构便利新空间
有限空间如何承载多元需求?七星关区以“折叠思维”破题。在杨柳社区2800平方米安置房旁,篮球场、生态停车场与600平方米绿化带立体叠加,家长打球时,孩子能在旁边的休闲广场嬉戏;甘河社区的红叶石楠园内,晨练居民穿梭于篮球场与健身步道之间,2280平方米的绿植既分隔功能区又净化空气;政通项目点更是“向空中要空间”,通过分层设计将生态停车场“藏”于篮球场下方,腾出的791平方米绿地中,白玉兰与二乔玉兰芬芳袭人。“现在买菜、健身、停车一趟搞定!”社区居民李先生说。
一花一木皆故事,文化浸润暖民心
每个袖珍休闲运动场都是一本“植物故事书”。隆昌社区的“暗香沁梅园”中,百株红梅与腊梅沿358米步道竞相绽放,冬日漫步宛如画中游;金桂社区以50余株丹桂、银桂为主题,传统亭廊下常有老人品茶对弈;东园小区的芙蓉园内,木芙蓉与亮晶女贞组成的花境,成为年轻人拍照热门背景。项目累计种植乔木超2000株、灌木地被5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达75%以上,年碳汇量预计超200吨。
文明创建看得见,幸福生活摸得着
随着21个社区袖珍休闲运动场落地,七星关区闲置地块减少超90%,新增健身设施300余处,形成“5分钟休闲圈”。更具深意的是,这些空间正成为社区治理新载体。龙山社区的樱花园举办“樱花诗会”,政通项目点的玉兰园开展“环保市集”,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未来,智慧管理系统将实时监测设施使用率与植物健康,让“家门口的幸福”持久保鲜。
七星关区用“绣花功夫”织就文明底色,让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民生温度。建设即是城市更新和环境整治的需要,增进社区融合与和谐发展,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更多群众享受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不断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