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王家村,被绿色覆盖,穿过稻田,青瓦木屋错落有致的散落在山间。
行走在古树林立的村里,文化和岁月赋予王家村温润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可以看到古树下的凉亭,老人们在聊天乘凉,在他们的笑容里,能看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安逸。漫步在树荫遮蔽的小道上,遇到的每一个村民都会友善地打招呼。还会有热心的村民邀你串个门,体验一下村里原生态的苗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写在村子里每一个人的脸上。
位于村寨中心的芦笙堂,苗族妇女们经常会在这个宽敞的地方织锦,用来制作只有隆重的节日才会穿的苗族盛装,偶尔聊到开心处,每个人都敞开了笑。两三岁的小孩子在母亲身旁奔跑者、笑闹着,上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是萌芽在这样蒙童时的耳濡目染……这样的和谐画面,每天都会在王家村崭新呈现。
王家村全景
乡村蝶变美如画,文明新风沁人心
王家村,位于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462户2164人,苗族人口占95%以上,建筑多为苗族木质吊脚楼。这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全年有苗年、翻鼓节、三月三、六月六、吃新节、芦笙节、吃灰节、吃牯藏等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开展斗牛、斗鸡、跳芦笙、苗歌对唱等活动,王家村于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乡风文明,是王家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底色。王家村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的过程中,营造了人心向上、人心向善、人心向好、人心向美的社会风尚,积聚了发展的正能量。
王家村通过坚持开展学习培训,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全民法制教育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全面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村民受教育面达95%以上。面对游客,虽是陌生面孔,无论走到哪里,村民们总是笑脸相迎;尽管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村里人却没闲下来,热情接待八方游客;为了让游客能在村里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村民充实自我,提升服务意识,支持硬件设施打造,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王家村现已完成老芦笙堂改造342.45㎡,修建刺绣楼2栋,凉亭3座,排污沟180米、卫生厕所1座、寨门1个,移栽3.2万株苗木、900株珍稀花木,以及全村每户的花台建设等,全村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提升。
文明公约促发展,约出幸福新生活
十年前,王家村村民们共同制定了名为“五户联保”的村级文明公约,倡导村民互相扶持、自我管理,即:将五户农户组成一个联保小组,以此来“联产业保富裕”“联卫生保环境”“联治安保稳定”“联安全保平安”和“联人心保活力”。当年的集体公约已经变成今天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通过互相扶持、自我管理,各类矛盾纠纷在村里得到了有效化解。
在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广大农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纷纷投入农村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全村以葡萄种植、中药材种植和红阳猕猴桃种植为主要增收富民产业。目前,葡萄种植560亩、中药材种植200亩、红阳猕猴桃种植135亩、稻田养鱼基地50亩,在建林下养鸡基地50亩,以及黑毛猪饲养基地等。此外,王家村还以生态休闲度假村建设为目标,在发展种养殖业的同时发展旅游业,使“农家乐游、田园风光游、垂钓风情游、登山健身游、品茗休闲游,娱乐康体游”等六大旅游活动,成为吸引省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亮点。
精神文明筑根基,乡村振兴向前进
王家村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抓好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等工作,着力激发文明村镇创建的内生动力,有力推动村民文明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村民们精气神十足,精心呵护古老的村落,留住美丽乡愁……过上了殷殷期盼的小康生活……
王家村将继续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筑牢发展根基,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迈步前进,全力建设新时代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