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溯乌江而上,蜿蜒而行的村路宽敞平坦,错落有致的新式民居干净整洁,农家院前屋后花草和果木交相掩映。初夏的青杠坝村宁静而安详……
近年来,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坚持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不断强基础、聚合力、兴产业、优治理,绘就了一幅基层组织强、农村产业旺、农民增收富、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思南县青杠坝村全貌
“别看现在好了,倒回20年前,青杠坝村穷着呢,村里田地少,大家都吃不饱饭。”坐在自家院子里的大树下,村民黎育江深深感慨。
“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饭酸菜下。”这是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20年前的真实写照。这里曾经交通闭塞、吃水困难,是全省典型的喀斯特石山村,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穷村"。
穷村为何能摆脱贫困,成为远近闻名的强村、富村?担任村干部20多年的赵晓虎道出蝶变的秘诀:“我们有一个好的领头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
赵晓虎口中的领头雁,正是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20多年来,他一心为民谋福祉,带领乡亲奔小康,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04年,冷朝刚当选为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他就把强组织、建队伍作为重要工作。他坚信只要坚持支部引领,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能力、服务群众意识,就能找到致富秘诀,解开幸福密码。
为改变青杠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实地调研,村党支部会议决定将“水田改旱作”,发展“短平快”的经济作物,以种植大蒜、辣椒和西瓜发展经济,以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由于青杠坝村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支撑村里日益发展壮大的产业。村党支部提出“跳出青杠坝,发展青杠坝”的发展思路,在临近村流转土地800余亩用于发展辣椒、大蒜、牧草种植等产业,规划建设特色产业种植园区、生态养殖产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创办“强村富民工坊”,吸引15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此后,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青杠坝村又先后发展豇豆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形成“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禽、坝上蔬”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修建大蒜加工厂、辣椒加工厂、抽纸厂、森林山庄和环山公路,打造特色稻油轮作种植园区、水果园区、特色养殖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先后发展种植业1000余亩,饲养思南黄牛300余头,年加工大蒜28吨、辣椒110吨,生产办公用纸1万余箱,新建集休闲娱乐、农耕体验、度假养生为一体的森林山庄公园,实现“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
二十年来,青杠坝村的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000元到现在的1.92万元,青杠坝蜕变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种植养殖业稳定发展、企业茁壮成长的美丽新农村。
如今,青杠坝村紧扣“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养、储备和使用机制,推行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工程,党支部带领帮理清思路,能人带头帮发展产业,协会带动帮增收致富“三带三帮”模式,明确党员责任帮扶区域,以支部引领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能力,助力该村产业发展再优化再升级。
村民腰包“鼓”起来,乡村颜值也得“靓”起来。青杠坝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千乡争创、万村提升”示范创建,不断创新治理模式,以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打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村级宣传队,开展“连心学习”“连心实践”活动,入户普及绿色环保、垃圾分类、文明健康生活等知识,不断积聚内生动力,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实现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现在的青杠坝不仅致富劲头足,破除了陈规陋习,还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邻里间相亲相爱,好乡风绵绵浸润……”冷朝刚说。
青杠坝村民的幸福感,还来自不断变美的人居环境。该村统一规划建房,实行集中居住,统一风貌,共计安置170多户,进一步优化了村庄布局。还不断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并建设广场、篮球场、游乐场、游泳馆等公共服务设施。5年来该村集体经济投入到公益设施上的资金累计达1000万元。
此外,青杠坝村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巧用村规民约,倡导家禽家畜不散养,房前屋后不挂衣服,庭前院落不堆放垃圾,让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性改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支部强起来了,人心聚起来了,村庄美起来了。青杠坝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幅景美、人和、产业兴,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宁坤昊 通讯员 黎之义 田小龙)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