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坪场镇灯塔村坚持把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治理作为切入点,充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推进“三治融合”、整合“三大要素”、聚焦“三个关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绘就一幅百姓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推进“三治融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决策让村民参与、实施让村民监督、成效让村民评议的村务管理机制,按照“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思路,让群众在乡村治理中“唱主角”,实现群众从站着看、跟着干到自己管,释放群众自治活力,不断夯实乡村治理群众基础。
盘活各类资源,整合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等力量,打造具备调解纠纷、在线诉讼、普法宣传等众多功能的“法律顾问团”。2024年以来,采取以案说法形式开展“法律进村寨”“法律进家庭”等法治宣传活动40余次,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切实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德”为核心,用好用活“一约四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好婆媳”“最美家庭”“道德文明模范户”等评选活动10余次,充分发挥“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作用。以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为切入点,破除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两办一不办”,引导群众形成崇德向善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整合“三大要素”,优化乡村治理环境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导向,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硬化村组连户路12.3公里,挖通6条产业路6.5公里,修建排洪沟渠2.2公里,铺设农田灌溉用水管道1.6公里,安装路灯80余盏,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点2个,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一系列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更添底气。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按照“整村推进、重点整治、打造示范”的工作思路,探索推行通村组路专人扫、连组串户路轮流扫、自家房前屋后评比扫的“三种扫”模式,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申报,依托“两改两治理”,以农村“五治”为重要抓手,积极开展人居环境绿化、美化、亮化行动,持续打造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
坚持资源整合、功能融合的工作思路打造“一站一廊一亭”文明实践场地,探索推行“1+N”模式组建“党员+网格员+群众”志愿服务队,并积极对接高校到村开展“三下乡”活动,走访慰问留守未成年人与独居老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开展理论宣讲等活动70余次,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群众发展精气神。
聚焦“三个关键”,提升乡村治理实效
创新打造“党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互助共进治理模式,以点带面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氛围。同时,依托“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党员力量下沉、服务触角下延,构建起“乡村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工作体系,不断释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动能。
将积分超市建设作为激发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探索推行“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积分助力”的治理模式,将移风易俗、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评比,2024年共兑换积分30余人次,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群众“自家事”,由推着干向比着干、争着干全方位转变,真正实现让群众从“台下看戏”到“上台唱戏”,不断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创新探索“一台一场一屋一馆一厅”的“五个一”乡村治理路径,通过挖掘本地孝善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资源,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余次,让百姓舞台“燃”起来,文化广场“闹”起来,农家书屋“热”起来,村史展馆“活”起来,放映影厅“兴”起来,实现从“外来式文化下乡”到“内生式文化在乡”的转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乡村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