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正逐渐成为群众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的“充电站”。近年来,桐梓县持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优化农家书屋资源配置,让农家书屋真正惠及广大群众,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走进海校街道柏果树社区的农家书屋,书架倚墙而立,1000余册书籍整齐摆放,涵盖农业、文化、科技、少儿等多个领域。群众正在认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偶尔还会相互推荐,交流心得体会。
“农家书屋里面各种各样的书都有,能让我们增加很多知识。”海校街道柏果树社区群众王先焱说,他一有空就会来农家书屋看书,主要阅读农业发展、创业故事、人文历史等方面书籍。
像海校街道柏果树社区这样的农家书屋,桐梓共建有218个,共计图书26万余册。这些农家书屋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官仓镇官仓社区的农家书屋里,3000余册图书种类丰富,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还成为了辖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每到课余时间,书屋里总能看到孩子们手捧图书认真阅读的身影。童话故事、科普百科、经典名著等书籍为孩子们打开了广阔的知识天地,让他们在阅读的乐趣中不断成长。
“课后空余时间就会约上同学们来农家书屋看书,增加我们的阅读量,让我们学习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官仓镇中心学校学生赵雨婷说,农家书屋的书籍很丰富,前往看书也很方便,能学到的知识很多。
针对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桐梓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不断充实书屋藏书种类和数量,对书屋空间舒适化、服务精准化、功能多元化进行升级。同时,还注重提升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书屋的日常管理、图书借阅登记、书籍整理等工作。
“我们会定期对书籍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更新图书的内容。”官仓镇官仓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钟永鸿说,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是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至下午5点,每天前来看书的群众还是比较多,居民基本上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
农家书屋不仅是一道文化风景线,更是承担着提升群众素质、培育乡风文明、培养文化人才等多重使命,让群众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陈桂良)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