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盘州市保田镇鹅毛寨村,位于盘州市南面,保田镇西面,东与上保田村毗邻,西接大山镇高祥村,北连原忠义乡下长冲村,南靠大山镇新光村,距盘州市政府所在地红果67公里。
村寨内有较多的古老文化遗迹,有古建筑30栋。2017年,鹅毛寨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鹅毛寨村全景。孙大方 摄
古朴的村落
鹅毛寨,这个蕴藏着深厚历史与神秘传说的古老村落,静谧地坐落于时间的长河之中,其名源起自一则传奇色彩浓郁的故事。
据传,清朝年间,鹅毛寨初现雏形,历经三百春秋,风雨兼程。村中李光辉老人,八十五载岁月见证者,口述着那段被时光轻抚的往事:两姓先民——刘与段,首踏此地,随后肖、李二姓相继而至,人丁繁盛。有人言,此地两侧小山庇佑肖、李二姓,若能平山整地,则福泽绵延。于是,众人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历经八十一次轮回挖掘,终在第九十九日,天地间奇迹显现:一对天鹅破土而出,振翅飞向落水洞,仅遗几许鹅羽,遂此地得名鹅毛寨。
寨内,古韵悠悠,三十栋古建筑默然矗立,每一砖每一瓦皆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精致牌匾,诉说着往昔辉煌;肖氏表节牌坊,静静守候着两百多年前的荣耀与风骨;永安堡古建筑,守护着上寨小营的平安;马家文笔象征智慧与学问,古巷道见证了无数更迭。
村里那些古建筑的故事
鹅毛寨村珍藏有九幅颂扬长寿的牌匾与四块彰显卓越贡献的功德牌,每一幅牌匾皆精心定制,尺寸遵循吉祥之意,长约六尺六寸六,宽约二尺九寸九。牌匾上的题词精挑细选,既有深邃的文化底蕴,如借“春齐孟梁”寓指夫妻情深、“孟梁齐贤”彰显双馨品德,以及以“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康健、家庭和乐。也不乏直接表达高尚品德的质朴言语,例如“无私奉献”与“为民造福”,直抒胸臆,赞扬利他之行。材质方面,昔日的长寿牌匾若条件允可,会特选象征子孙繁盛的白果树作为基材,而今多采用寓意永恒青春的常青树或香气馥郁、耐久不衰的樟木,亦有取椿树之意,寄望长寿无疆。
村里曾立有两座牌坊,均为“肖氏表节牌坊”。一座位于上寨,矗立于村民王成阳宅前;一座位于小寨,静候于烟库门户之外,两者遥相呼应。
相传清末进士肖明璧,字汉英,诞于同治十年(1871年11月)霜月之际,其父早逝,留下肖母徐氏,矢志不渝,独力撑起家业。为感念慈母之坚贞,肖明璧于宣统元年(1908年)特建贞节牌坊,以彰其德。此坊巍峨八丈有余,横跨九尺六寸,四柱磐石为基,稳若泰山,三门并立,正门宽达三尺二寸,旁门则各一尺六寸,高逾二尺二寸,底座厚实,长一尺二寸,宽八寸。四柱之下,石狮栩栩,分四级台阶递进,每级皆雕琢细腻文案,对联与铭文交相辉映。正门之上,“古井不波”四字苍劲有力,今仍存于伍家水井旁。
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亥科场,第九名举人肖明珩,字楚珍,同为同治十年(1871年)人杰。幼年失怙,赖其母龙氏坚韧抚育成人。及至肖明珩金榜题名,其父虽已逝,但仍被追赠昭武都尉之荣,其母亦获封宜人,旌表节孝,荣耀乡里。1908年,当朝皇帝下旨,为其立下牌坊。每级台阶纹饰对穿,精妙绝伦。遗憾的是,“白手完贞”四字传言中曾镶嵌于正门之上,如今因岁月冲洗已不复存在。
牌坊建成后,凡是结婚的不得骑马从牌坊下进入,以表示对村寨、对牌坊的尊重。
两座牌坊,一脉相承,皆出自匠师田志华之手,其技艺之精湛,不仅成就了建筑之美,更凝固了那个时代对于忠孝美德的颂扬。
永安堡古建筑构件,静默地守望着上寨小营的朝门之巅,建于1877年至1879年间。“永安堡”三字,以石刻之姿傲立,尺寸恰到好处,长1.16米、宽0.6米、厚0.23米,沉稳而不失庄严。朝门面向东南,高耸2.66米,宽达1.6米,宛若守护上寨小营的第一道坚实壁垒。穿门而入,南朝门与北朝门静候两侧,宽度均为1.2米,高度1.66米,作为内门,它们巧妙布局,共同编织出一张无形的防御之网,既显智慧,又见古人的安全考量。
马家文笔(像笔一样的石头,竖立在一个石墩子上,今仍见遗址),坐落于鹅毛寨与祭羊山脚的幽径之间,浑水塘路旁,以其独特的风貌引人注目。高3.16米,宽2.5米,延展6.6米之长,简约之中蕴含非凡意蕴。
相传鹅毛寨的马启贤老先生(1882年—1994年),一生桃李满天下。从鹅毛寨的讲台起步,足迹遍及文山至兴义的午后屯,最后在故土肖家私学执教终老。他深谙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道,曾言传于家人:此地形如臂弯,需借风水之力,于左方树立“文笔”,象征智慧与学问的权杖,与地形巧妙呼应,寓意文脉相承。
鹅毛寨大寨背后的打牛山因举办古老仪式而闻名遐迩。打牛山上有一株百年神树,枝繁叶茂,见证岁月沧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各村寨举行打牛祭祀,祈求山神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今,这一习俗已演化为一种情感的纽带,呼唤远方游子归乡,共叙亲情友情,共享老牛肉之宴,“过六月二十三”,成为了团聚与传承的代名词。
村寨里有两处庙子,一处位于大寨东面,小寨西面,现在的烟库背面,是祭祀山神土地的庙。
另一处位于小寨东北面,为城隍庙,保存相对完整。供奉的是守护神或有名望的将军,为保这里风调雨顺而建。
还有一座文庙遗址。文庙木结构,独立瓦房,一楼一底。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据说建于清光绪年间,毁于上世纪60年代。为祈福保子、保平安而建。
穿梭于鹅毛寨的古巷道,巷陌纵横交错,三岔相连,如同迷宫般错综复杂,却也巧妙地将一排二排乃至三排房屋紧密相连。昔日石板路今已换作坚固的混凝土道,但仍保留着那份古朴韵味。主巷两道,辅以五条分支,构建出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三道栅子门则是进出寨子的咽喉要塞。屋舍间暗设后门,既是应急之策,也是旧日邻里间默契与互助的见证。(六盘水日报社 唐向阳 李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