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里县坚持以“德行龙里 一路有礼”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为抓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推进移风易俗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好故事传递正能量,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新风尚。
注重分层分类,用理想信念引领人。注重分层次、分类别、分领域,多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凝心聚力干事业。在城市,结合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在农村,以群众会、院坝会、党员大会为契机,通过唱经典歌曲、村歌寨歌、讲红色故事、反映经典电影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机关,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体验中心、影剧院等阵地,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1+6+N·多彩少年”志愿服务项目,以演讲、绘画、书法等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教育实践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流价值。
注重示范引领,用榜样力量感召人。注重全方位培育先进典型,选树身边榜样,以点带面推动社会文明风尚向上向善。在选树上,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多渠道推荐、深层次挖掘、常态化评选,让典型人物有代表性。在宣传上,依托县级媒体平台、户外大屏、宣传橱窗和文明实践阵地进行宣传展示,让典型人物传得开。在学习上,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先进事迹报告会、观看典型人物视频等形式,让典型人物可学可鉴。在关爱上,加大关心关爱,在重要活动中邀请典型人物参与,让他们有获得感、荣誉感、归属感。
注重移风易俗,用文明新风浸润人。坚持久久为功,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村寨,注重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组建“寨管委”“组管委”等群众性议事协商自治组织,组建家家户户参与的“家乡美”,以乡贤寨老为主的“和事佬”等志愿服务队,全面建立“红黑榜”“光荣榜”“曝光墙”等群众自治自管的正负面机制和环境卫生网格化包保机制,以自管自治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在全县68个村(社区)深入推进“赋分争优”,引导群众在共商共议中,修订《村(居)规民约》,制定家庭文明加减分事项清单,将自觉抵制“滥办酒席、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低俗婚闹”等移风易俗问题作为重要内容,有效引导群众思想,规范群众日常行为。在社区,常态化开展“请你来商量”“逢四说事”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按照“三事分流”原则,闭合“四单”办事流程,整合资源力量,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罗先芝)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