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安顺市西秀区云峰屯堡景区内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不断。“云峰屯堡新春游园会”在春节期间盛大开启,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体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欢乐盛宴。
云峰屯堡新春游园会从正月初一持续至元宵节,在此期间上演了不同主题活动,让游客在春节期间尽情领略大明遗韵与现代创新的碰撞。
屯堡文化,伴随着“贵州建省”而生,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承载着宏大国家战略,维护国家统一,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扎实推进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充分释放屯堡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当下贵州重要的文化使命。
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下午,安顺市受邀参加江苏省南通市“金蛇献瑞乐通城”新春民俗巡游活动。在巡游活动中,安顺地戏方阵为这场民俗盛宴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咚—锵—咚—锵”,随着一阵锣鼓声,安顺地戏方阵骤然亮相,引起一片欢腾。演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戏服,头戴精致面具,手持木制刀枪,通过唱、念、做、打,演绎着历史英雄故事……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对安顺地戏方阵报以阵阵掌声和喝彩。
“看明朝、到贵州”。
明初以降,国势日强,中央王朝在南方经略西南、建省贵州,使贵州成为西接滇蜀、东连荆粤、地齿神州、稳边控藩的战略要地。明朝廷实施“移民就宽乡”重大政策,于贵州广置卫所、开展军屯,彼时的贵州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屯堡”。大量中原和两江地区将士及眷属、农民、商贾、工匠迁移至贵州,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如缕不绝,与当地各民族水乳交融,形成了“活化石”般的屯堡文化。
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进屯堡文化和自然景观等联合打造旅游精品,是当前研究、推广、传播屯堡文化的有力探索,屯堡文化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火遍大江南北。数据显示,2024年,安顺市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1%、12%,过夜游客接待量达到1261万人次,增长15%。
1月30日,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天龙村,传来一阵铿锵有力的击鼓声,瞬间点燃了村庄热闹的新春氛围,一场精彩的屯堡地戏正在火热上演。
在“春节”申遗成功的首个农历新年,安顺市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举办“屯堡人家过大年”活动,屯堡文化主题盛装游、地戏、花灯表演、“抬汪公”等民俗体验活动精彩纷呈。
屯堡人举家而至、为国而来,谱写了一曲曲壮怀激烈的戍边征歌、绘就了一幅幅恢宏壮丽的家国画卷。安顺地戏“闪转腾挪唱忠义”,作为屯堡文化中最具活力、特色,最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现象,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古朴,粗犷的表演风格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来自安徽的陆女士,今年特意带着家人来安顺过年,就为体验这与众不同的新年气氛。她忍不住赞叹:“好看,这表演太精彩了!”
天龙村党总支书记何忠金介绍:“过春节跳地戏,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跳地戏时,场面热闹,特别有过年的氛围,我们也借此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事顺心。”
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屯堡文化,贵州坚持“以文润城”,致力于推进屯堡文化进校园。
《大明屯堡》作为国内首个以屯堡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深挖屯堡故事内核,配合国内最大直径360度多面旋转舞台,全省最大LED环状投影,把建筑、歌谣、服饰、战争、爱情等屯堡元素浓缩进70分钟的舞台剧里面,通过驻场演出带动城市文化品位提升。
2014年起连续9年开办云峰小学、天龙中学、九溪小学3所少儿地戏业余传承学校和安顺实验学校1个传承点,聘请地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课,印制《地戏教与学》教学教材,每年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
2016年成立的安顺大屯堡地戏演艺团,40余人,6支队伍,通过各个平台组织表演和宣传地戏,前往贵州“村超”现场进行表演,登上了芒果TV综艺舞台,参加贵州民族大联欢盛会等。
走进贵州“公园省”,穿越“大屯堡”,漫步屯堡乡间小道,有着浓郁江淮余韵的民居建筑遍布黔山贵水、身着凤阳汉装的屯堡妇女穿梭古朴街巷,在江淮、苏皖语音语调中,让人们感受古老而鲜活的“明朝掠影”,领略屯堡文化蕴含的重大价值、特有魅力……
“围绕加强屯堡文化研究推广目标,社会各界既要推进屯堡文化在影视作品、图书、乡村博物馆等领域的传播,又要促进屯堡文化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的转化。”安顺学院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屯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屯堡研究会会长吴羽认为,做好特色文化研究阐释推广,才能更好彰显多彩贵州特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底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